首页 > 乡村振兴 正文

羊小反刍兽疫

来源: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:2020-08-14 

  魏纯学    高级兽医师     银川市西夏区动物疾控中心

  2020年8月13日

  羊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、假性牛瘟,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,以发热、口炎、腹泻、肺炎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。2007年首次传入西藏后,自2013年自新疆迅速蔓延至全国大多数省区,对我国养羊业造成了巨大打击和损失。

  生物特性:该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,特别是山羊较为易感,临床症状也较为严重;传染源多为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、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草料、用具和饮水等;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,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,饮水也可以导致感染;潜伏期一般为4—6天,最长可达到21天;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%以上,病死率可达50%以上。

  病理特性:山羊临床症状较典型,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;突然发热,发热的第2-3天体温达40—42℃,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;发热症状出现后,病羊口腔粘膜轻度充血,继而出现糜烂;病初有水样鼻液,此后变成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,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,鼻内膜发生坏死,眼流分泌物,出现眼结膜炎;多数病羊发生严重腹泻或下痢,造成迅速脱水和体重下降,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。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。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0-41度,食欲减退。流黏液脓性鼻漏,呼出恶臭气体。在发热的前4天,口腔黏膜充血,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、导致多涎,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,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,以后变成粉红色,感染部位包括下唇、下齿龈等处。

  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、腭、颊部及其乳头、舌头等处。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,严重脱水,消瘦,随之体温下降。出现咳嗽、呼吸异常。发病率高达 100%,在严重暴发时,死亡率为100%,在轻度发生时,死亡率不超过50%。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。

  流行病学:

  1、传染源。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,组织,或被其污染的草料、用具和饮水等。

  2、传播途径

  (1)本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,饮水也可以导致感染。病畜急性期自分泌物、排泄物及呼气等排出病毒,成为传染源。同地区之动物,以直接接触方式或经由咳嗽而行短距离飞沫传染,不同地区因以引入感染动物而扩散,故须管制感染区羊只及相关物品的移出。一般认为羊只恢复後不会成为慢性带原者,但感染後潜伏期间,可能传播本病。

  (2)病毒发现于精液及胚胎,故可能会经人工授精或胚移植传染。

  (3)感染母羊发病前1天起至发病後45天期间,乳汁含病毒,故可经乳汁传染。

  (4)病毒在体外不易存活,故各种病媒的传播机率低。病媒虫亦不认为会传播本病。

  3、易感动物。山羊及绵羊为主要的感受性动物,山羊较绵羊感染性高且临床症状较严重。不同品种的山羊或同品种不同个体的感受性亦有不同.。

  4、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~5天,最长21天,首次入侵时,所有感受性羊群即大爆发本病,但一旦常在後,变为散发,随季节性羊羔的出生而病例增加。

  用药指导:

  1.羊舍周围用碘制剂消毒药每天消毒两次。

  2.使用羊全清配合刀豆素肌肉注射,1次/天,连用2天。

  3.针对怀孕的母羊按照治疗量每天分两次注射。两天后化脓的部位出现结痂,结痂后完全恢复正常。

  预防治疗:

  1、加强免疫工作。该病疫苗免疫效果较好,免疫时应注意羊群的健康状况,新购进羊群必须隔离观察,确保羊群健康时方可免疫。

  2、加强饲养管理。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场前应彻底消毒,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只,对外来羊只,尤其是来源于活羊交易市场的羊调入后必须隔离观察21天以上,经检查确认健康无病,方可混群饲养。

  3、强化疫情巡查。注意观察羊群健康状况,发现疑似病羊,应立即隔离疑似患病羊,限制其移动,并及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,对病死羊严格实行无害化处理,禁止出售、加工病死羊。

  4、实践证明,一旦羊群有病例发生,可立即实施倍量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注射,可极大地有效降低死亡率。

  消毒:

  1、使用碘制剂的消毒药全群消毒,每天消毒两次。

  2、使用生石灰给养殖场周围消毒。